這本新鮮帶血的小說“生肉”,你來挑戰嗎?
出版方供圖
這本新鮮帶血的小說“生肉”,你來挑戰嗎?
南報網訊(記者 解悅)英國備受贊譽的作家、評論家奧利維婭•萊恩首部非虛構作品《生肉》近日引進。這是一本刻意“粗糙”的小說,文字不事雕琢,信息未經加工,新鮮帶血,如同生肉。
這本書的原書名Crudo為意大利語,本義指“生的(食物)”,引申為“原始狀態的、未經加工處理”之義,既指小說中頻繁出現在餐桌上的生肉海鮮,也指作者對2017年夏天粗糙、直白、近乎赤裸的記錄,暗指這部作品后期不做刪改潤飾,如生鮮商品一般。
作者奧利維婭•萊恩曾任英國《觀察家》圖書版副主編,以跨流派的非虛構作品聞名,已出版著作《沿河行》《孤獨的城市》等。
在信息爆炸的當下,有的人在疲憊地追趕著最新資訊,害怕被時代拋棄;有的人則在焦慮地適應。奧利維婭•萊恩在這種環境中感到窒息。萊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,她無法從非虛構的角度描寫當下,而當下總是破碎的。她發現,了解事件并不代表了解真相,而混亂和分裂才是當下的事實。
萊恩個人生活也在面臨著一些問題:2017年夏天,她40歲,帶著一點婚前焦慮,到了意大利,打算結婚。婚后,她要離開自己的丈夫,獨自飛到美國工作。
與此同時,萊恩正在閱讀女性實驗小說家、劇作家、后現代主義代表凱西•阿卡的傳記,一定程度上,她渴望著凱西•阿卡自由的生活方式。
于是,萊恩決定,來一場真真正正的寫作實驗,用一場沒有先入為主的寫作直播來完成自己的這部作品——《生肉》。萊恩把每天的寫作通過推特的方式呈現出來,把現實世界的新聞(2017年夏)與自己的經歷、凱西•阿卡的經歷不經潤色地結合在一起。
在小說中,凱西40歲,一邊和前男友藕斷絲連,一邊著手與年長29歲的未婚夫結婚。身為一個成功的女作家,一個普通的失敗者,內心成熟,卻渴望孤獨,她每天花7小時獨處,獨處方式是上網,她像只候鳥,需要定期飛行。婚后36天,她離開新婚丈夫,只身前往美國任教。
在自己的第一本小說里,她以部分屬于自己、部分屬于已故女性實驗作家凱西•阿卡的視角,觀察并記錄下現實世界的若干瞬間:夏洛茨維爾的暴亂,休斯頓的天災,格倫費爾大廈的人禍,特朗普的推特,歐洲難民之殤,英國“脫歐”亂象,新納粹主義在全球抬頭……人到中年,她依然關心世界是否會更好。
《生肉》是奧利維婭•萊恩一場夾生的寫作實驗,是她在寫作方式上的一種創新和探索。《紐約時報》評論本書說,《生肉》表達了一種渴望,渴望逃離僵化的自己,成為更狂野的存在,享受更激進的自由——即便只是暫時的,即便只存在于書頁之間——奧利維婭•萊恩將這種渴望直白而真誠地書寫下來。評論說,很多年后,當我們試圖回想這個時代的樣貌時,我們會首先拿起這本書。
閱讀《生肉》的感覺,就像是在看一場沒有任何安排的直播,類似于我們第一次接觸“生食”,是一個從難以下咽到被動接受、從不適到歡愉的過程,帶給吃慣熟肉的讀者一次“夾生”的閱讀體驗,也為當下的寫作者提供一條嶄新的創作思路。
- 魯敏隨筆三冊全國首發,首次完整結集20年非虛構作品2019.11.10